首先,隐名制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水滴不留式的评论风气。举个例子,匿名账号的评论无需过多规限,可以毫无顾虑地向不同的对象,包括不怀好意的诋毁和攻击。隐匿身份下的自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放自己在网络舆情中的表现。也正因如此,有些人注重自己在网络上的声誉,有些人则失控。在一个隐藏身份的空间里,某些人会无所顾忌地表达出侮辱性的言语,反感任何对观点的反驳。这样的行为表面上是对他人缺乏尊重,实际上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我表达。
社交媒体的“群魔乱舞”氛围
其次,网络媒体和一些主流网站长期以来注重的是网络的热闹和极端事件,往往带给大众一种网络媒体是由于极端事件而生的感觉。这样的氛围深深地刻在人类的大脑中,让人们觉得必须要发表意见,否则他们就会被媒体国除。因此,我们很难避免某些人把社交媒体是一种发布观点和获得听众的机会的理念深深地刻印在心中。
在月子之外,评论和话题无所不包,它也是一种交流形式,也是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在这个氛围中,水滴不留的言论和一些措辞刻意激动人心的话语无疑是最能吸引眼球的。
个人情感控制缺失
最后,小关聋试图在这段时间为这“水滴不留”的环境开发一个论坛,了解到一个令人吃惊的事实:在论坛上,一些用户出现情感控制缺失。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情感体验,误认为他们的个人意见在网上可以引起那些没有偏见的人的共鸣,进而制造出一种错觉,即他们的言论是被主流引领的。
这些人相信自己的观点,而且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激进地抨击别人。他们讲话感情化和批判性强。但是,我们显然可以看出,这种做法只是一种逃避的方式,一种不能面对现实,不能适应环境的方式。
总之,“水滴不留”的现象显然已经深刻地嵌在我们的文化本质中。我们被教育,说出自己的意见有利于一个更成熟,更综合的社会。但是,水滴不留的想法往往导致了一种偏执思维,而不是推动社会更加成熟和温暖的思想。手机和社交媒体的广泛普及,让人们更加接近每个人的边界,这也只是加剧了自由的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