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具创意的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让众多网友惊呼:
中国式浪漫!
很美很中国!
其中,一束迸溅而出的璀璨火花,
两次登场。
壮美的画面吸引网友追问:
“这是什么‘神仙’烟花?”

其实,它是河北蔚县的传统节日社火——“打树花”。
它被称为“勇敢者的游戏”;
它是曾经放不起烟花的劳动者智慧的结晶;
喜欢它的,不止中国人,
还有外国人慕名来学;
一位作家描述——
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
唯独它,却独一无二。

蔚县“打树花”,
一种已经在民间流传了数百年的节日社火。
因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它登上了更大的舞台,开始面向全世界璀璨绽放。

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开幕式,
用二十四节气倒计时。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伴着春分节气出现的,
是大境门前的载歌载舞
以及迸溅而出的璀璨火花。
这迸溅而出的璀璨火花
正是张家口蔚县一项别具特色的节日社火——“打树花”。
这项河北传统民俗文化活动,
已在蔚县暖泉古镇流传数百年。
因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它登上了更大的舞台——
24节气倒计时中,
春分节气,它出现了,
伴着诗句“春风如贵客 一到便繁华”;
大暑节气,它又出现了,
伴着诗句“桂轮开子夜 萤火照空时”。
看过“打树花”的,
无不被它那壮观的场景所震撼,
它甚至被称为
“中国一绝、世界一绝”。

金红的铁水泼击墙面,四外飞溅,
火舌跟随优雅的弧线,碰撞再飞散,
铁花在夜空中竞相开绽,
霎时间漫天“金花雨”,
再看整个城墙如同被炸开那样,
堡门连同上边的门楼子都被照亮。
每年都有许多向往者来到暖泉镇,
欣赏独具特色的“打树花”。

因为铁水温度高达1600℃以上,
有人称“打树花”为世上温度最高的表演绝技。
别看它危险,“打花师”工具可不多,
一件羊皮袄、一顶旧草帽和一个舀铁水的柳木勺,
便是全部的“行头”。

“打树花”艺人正在现场研究表演方案。河北日报资料片
件数不多,但件件有讲究——
羊皮袄比较厚,但要反着穿,
铁花落在羊毛上不会被粘上;
草帽很普通,但表演前要打湿。
最有技术含量的就是勺子,
金属勺子肯定不行,传热太快,
而木制的只有柳木最好。
不过在制作前,
要把柳木烘至外干内湿,
表演前,柳木勺还需要烘烤,
这样能保证勺子结实得像石头一样。
“打树花”时,
“打花师”手持三天前便浸泡在水里的柳木勺子,
舀起一千六百多度的铁水,
铆足劲向坚硬的城墙泼去,
迸溅形成万朵火花,
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
其壮观程度不亚于燃放烟花。

蔚县“打树花”。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这是个力气活,一勺铁水六七斤,
泼的时候如果方向把握不好,就会十分危险。
所以“打花师”必须经过长期训练,
才能掌握这门绝技。
“打花师”郭占海介绍,
需要很好的上肢力量,
才能把沉甸甸的铁水打得更高;
铁水还要打得精准,
要有弧度,这样更有美感。
因为要对抗高温,
通常“打树花”最多只能坚持十来分钟,
郭占海说,“打树花”时,
他周围的温度至少达到70℃。

“富人放烟花,穷人打树花”,
这句话在蔚县暖泉镇流传300多年,
300多年前,
许多铁匠过年时买不起烟花。
以河北人的个性,
买不起,就自个造出来。
他们开始把熔化的铁水泼洒在古堡城门的砖墙上,
朵朵铁花绽放,蔚为壮观。

暖泉古镇打树花表演。河北日报资料片
后来,流传开来,
观众慕名而来,年年增多,
“打树花”逐渐成了民间社火,
当地百姓借此庆贺丰收、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国家级非遗“打树花”表演。河北日报资料片
每逢迎春时刻,
“打树花”在城头闪耀起,
“不夜天”令人震撼。
那如流星般的火树银花,
闪烁的是新年的喜庆,
也闪烁着百姓们美好的心声,
亦是闪烁着百姓们对新一年的希望。
2006年起,
暖泉镇结合全镇旅游业的发展,
新建了树花广场,
场次也逐步增多,
每年5月至10月的周末进行表演。
如今,
“打树花”名动一方,
不仅张家口各地都有“打树花”表演,
河北许多地方都会在春节时进行表演。
作为一项古老技艺,
打树花已经成为河北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并成功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你知道吗?
喜欢“打树花”的,
不止中国人,
还有许多国际友人。
拉脱维亚小伙雷瑞从一部纪录片里,
看到“打树花”演出后,
就被深深吸引,
成了一名“打树花”的“洋徒弟”。
有空儿的时候,
雷瑞就会专门来到暖泉古镇当“学徒”。

尽管效果不佳,雷瑞总算打了一次树花。河北日报资料片
“以前‘打树花’的时候我们是反穿羊皮袄,头戴斗笠。”
雷瑞的师傅告诉他。
因为雷瑞是第一次“打树花”,
为了安全起见,
师傅给他准备了一身特殊的耐高温服装。
对什么都好奇的雷瑞,
还是穿了一次羊皮袄试试感觉。

师傅在给雷瑞讲解“打树花”的要领。河北日报资料片
然而演出开始后,
雷瑞并没有上台,
他只在舞台侧幕后静静地看着师傅表演。
雷瑞说:“我真想上去试一试,
或许是出于对舞台效果的考虑,
这场演出我无法上台去‘打树花’了。”
演出结束后,
师傅告诉雷瑞烧制好的铁水还剩下一些,
可以让他打一次。
雷瑞穿好防护服,
总算打了一次树花。
虽然没达到预期的效果,
但雷瑞已经很满意。

剧组把表演所用的木勺送给雷瑞,留作纪念。河北日报资料片
来《天下第一堡》舞台剧学打树花的外国人,
雷瑞不是第一个。
但为了纪念雷瑞的第一次,
剧团把表演用的木勺送给了他。
“以后只要有时间,
我还会来学‘打树花’,
直到有一天我能上台表演。”雷瑞对此信心满满。

图为“打树花”表演现场。通讯员武殿森摄
扑面而来的炽热、再不愿挪开视线的美轮美奂、那种孤傲的壮观,
有幸目睹“打树花”表演的人很难忘却,
于是便有了文人笔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盛放,
以及
“万朵奔来眼底,繁星洒落重霄。
华光灿烂映欢颜,宾客远来争眺”的惊艳。
正如冯骥才所说——
中国人过灯节的风俗成百上千,
河北蔚县暖泉镇北官堡的“打树花”,
却独一无二。
(综合自河北日报、燕赵都市报、长城网等,编辑/吴培源、高二会 美编/张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