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睾睾丸炎
附睾睾丸炎在中青年男性中并不少见,大多在某次劳累以后,或者在没有任何诱因的情况下,突然发生阴囊部位的疼痛。疼痛比较剧烈,并且沿精索向腹股沟区蔓延。由于摩擦和触碰可使疼痛加重,患者常常害怕步行。同时伴有发热,有时甚至为寒战高热。检查阴囊可见皮肤微红并肿胀,附睾肿大并有明显触痛,多因大肠杆菌、葡萄球菌或者链球菌入侵而发病。如果炎症继续发展,可累及睾丸,使阴囊肿胀更加明显,睾丸疼痛剧烈,拒绝触碰,严重时,甚至可形成局部脓肿。
附睾的急性炎症可累及睾丸,导致睾丸组织遭受破坏,或者转变为慢性附睾炎,炎症不愈易形成瘢痕引起附睾管阻塞,有可能导致成年后不育。
附睾睾丸炎一经发现应尽早就医,在使用恰当、足量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患者还应卧床休息,行走时必须穿上紧身内裤或用丁字带托起阴囊,以避免肿大的附睾、睾丸下坠,加重疼痛和不适。在炎症恢复期,还可以进行阴囊热敷理疗以加速炎症消退。
腮腺炎&睾丸炎
病毒性腮腺炎&睾丸炎多发生在冬、春季节,病毒经呼吸道侵犯腮腺,表现为耳垂下方肿痛并发热,民间俗称痄腮。有些患者会脸部肿胀疼痛,以为是牙齿发炎,其实是患了病毒性腮腺炎。一般在发病l周以后,随着腮腺肿痛的消退,病毒可经血液侵犯睾丸引起睾丸炎症。其症状与细菌性附睾睾丸炎相似,但后果往往更加严重。因为炎症常常会损害睾丸的曲细精管,导致不育症的比率明显增多。所以,预防和治疗病毒性腮腺炎较细菌性睾丸炎更为重要。
病毒性腮腺炎&睾丸炎的致病原因并非细菌入侵,目前,医学界对此尚无确切有效的治疗手段。发现病毒性腮腺炎&睾丸炎病患者应立即隔离,在疾病流行季节避免接触腮腺炎患者,并且尽量减少到公共场所去的次数。若已发病应在家中充分休息并且使用抗病毒药物,推荐采用中药外敷治疗,尽可能将疾病控制在腮腺炎阶段,力争病变不致累及睾丸。
阴囊外伤 睾丸破裂
男青年在运动中,如足球、篮球比赛等项竞技运动,都可能不小心碰着阴囊,引起阴囊内出血和阴囊血肿,如阴囊肿大,阴囊皮肤变成青紫色,非常疼痛,即发生了阴囊外伤性血肿,应立即停止活动,几个小时不断地用冰块或冰水冷敷患处,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并卧床休息,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活动;不得不稍稍活动时,也应穿着既紧身,弹性又好的游泳裤衩,以托起阴囊,减轻阴囊因下坠或活动引起的疼痛和不适。在24~48小时以后,阴囊内的出血完全停止,可改用热敷阴囊,以加快局部的血液循环,促使阴囊内的瘀血吸收和消散。
一般来说,阴囊血肿的疼痛不会过分剧烈,患者大多不需要止痛处理。对疼痛较重者可以口服去痛片等药物对症治疗。经1~2天的休息,疼痛会明显减轻,1~2周左右,血肿会消退。
如果外伤过于猛烈,阴囊疼痛十分严重,冷汗淋漓,口服止痛药难以镇痛;阴囊血肿增大,有可能发生睾丸破裂等严重损伤,应立即去医院紧急救治。另外,在去医院的途中最好避免步行,以免加重局部损伤。
前列腺炎、精索炎
前列腺炎在男性青壮年中比较常见,精索炎是指躯体通过大腿根部的腹股沟管与睾丸连接的索条状组织发生了炎症。由于前列腺、精索的神经与睾丸的神经共同汇聚到脊髓同一个神经节,因此,前列腺炎或者精索炎引起的疼痛可以使脊髓神经产生错觉,误认为是睾丸疼痛。这在医学上称作牵涉痛,并非由睾丸本身的病变所引起,检查睾丸并不肿大,触摸睾丸也并不疼痛。
睾丸扭转也可引起睾丸的剧烈疼痛和肿胀,是泌尿外科的急症,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另外,阴囊处有些疼痛可通过自检的方法来判断病情。
人体阴囊内组织包括睾丸、附睾、精索等,具体病症有:
※ 附睾和睾丸炎症 表现为阴囊内的实性肿块外,局部还有红、肿、热、痛,并伴有发烧等全身症状。
※ 附睾结核 表现为附睾处质硬的较小肿块,同时检查精索,还可触摸到输精管有串珠样改变。
※ 精液囊肿 表现为附睾附近出现玻璃球样肿物,较大的可表现为阴囊内多出了个小“睾丸”。精液囊肿表面光滑,活动度好,摸上去质地较软,有囊性感,无明显压痛,常被患者在洗澡、更衣时无意中发现,是一种良性病变。
※ 睾丸肿瘤 多为恶性,发病隐蔽、生长很快,多见于 20~40岁,常单侧发病,检查时发现肿块质地坚硬、沉重、没有弹性、触之不痛。
※ 腹股沟斜疝 其肿物实际上是来自腹腔里的肠管和大网膜,平卧时肿物可还纳回腹腔;站立时用手触摸阴囊根部,可以明显感到捏着较厚的组织。
※鞘膜积液 阴囊内有两层膜叫做鞘膜,在炎症、局部损伤或者先天性因素影响下,鞘膜间的液体会增多,形成阴囊内肿物。因积液部位的不同,鞘膜积液可分为睾丸鞘膜积液、精索鞘膜积液和睾丸精索鞘膜积液,用手电筒照射,透光试验均为阳性。
※精索静脉曲张症 阴囊内的精索静脉血管受解剖结构和生理发育等因素影响,瘀血扩张而形成。自我检查时取站立位,用手托起阴囊仔细观察,若见阴囊左侧比右侧稍大而低,用手触摸并且沿精索滑动,感到精索中有柔软、粗大的索条状物成团块,屏气增加腹压时更明显,或在睾丸上方的阴囊壁表面看到蚯蚓状肿胀的静脉团,可考虑为精索静脉曲张症。此症为男性青壮年的多发病,部分病人可因此引起不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