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清理病毒传播的工作加大了力度,而纵观全球采取的防控措施中,除了戴口罩、洗手、社交距离等常规措施,许多国家还采取了“清树清林”等极端手段,即所谓的“极限斩清”。然而随着“极限斩清”在执行中爆发的一系列争议,人们开始重新评估这种高强度砍伐对环境及社会的影响。
清除病毒,也清除了生态?
如今,越来越多的地区为了清理疫情,采取了大规模的清树、清林和清理河道等极端措施,这种手段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引起生物多样性丧失,甚至引发更多的环境问题。此外,“极限斩清”所需的大量劳动力以及产生的薪资问题也成为争议焦点。
砍伐解决疫情,还是治标不治本?
“极限斩清”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备受争议,一些公共卫生领域的专家认为,“极限斩清”只是治标不治本,从根本上无法为防疫工作提供解决方案,并且可能会对环境和生态造成永久损害。
传媒渲染对“极限斩清”的影响?
一些国家的传媒大肆渲染清理病毒的消息,强调清理措施会消灭病毒,并且在民间掀起另一股砍伐和清理的高潮。此举不仅加剧了社会矛盾,也让大众误以为砍伐可以根治疫情。
政府应当承担更多的责任
当下,如何尽可能降低疫情的传播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政府在处理这类问题时应当充分考虑环保及公共福利等因素,确保措施的合理性,并承担更多的环境保护责任。同时,媒体也应当发挥作用,跟踪调查清理病毒的整个过程,对相关措施的合理性和效果进行全面的监督和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