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在京发布的《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显示,按我国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市场化程度排名,2016年排名前十位的依次是浙江、上海、广东、天津、江苏、福建、北京、重庆、山东、湖北。《报告》强调,重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重要任务。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方面值得关注
从我国市场化总指数来看,2016年为6.72分,比2008年的5.45分提高了1.27分。其中,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进步较快,分别提高1.80分和1.52分。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进展相对较慢,分别提高0.90分和0.80分。这从分省份得分中也可看出,市场化指数排名前十位的省份中,东部地区占了八个;而市场化指数排在后十位的省份中,西部地区占了八个。
从市场化的不同方面来看,“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在2008—2016年明显下降,平均得分下降1.30分,这方面的下降延缓了市场化的总体进程。“非国有经济的发展”呈稳步上升态势,平均得分上升2.42分,“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平均得分上升2.11分,“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平均得分上升2.93分,这三方面的改善推动了市场化进步。“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进展相对缓慢,平均得分只上升0.19分。
重振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最重要任务
《报告》指出,自1978年以来,我国经济体制经历了多方面的改革,基本上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向了市场经济体制。这些改革极大地焕发了经济活力,加速了经济增长,使过去4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9.5%;中国从人均GDP不到200美元的低收入国家成长为人均GDP约8800美元的中等收入国家;经济总量上升到世界第2位;居民收入实现了大幅度提高,福利大为改善,数亿农村贫困人口摆脱了绝对贫困。中国经济能够实现如此大的进步,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市场化改革。
樊纲教授在介绍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情况。
同时,市场化改革并未完成,还有很多方面改革不彻底。我国目前的市场体制仍然是不完善的,市场在一些方面的资源配置中并没有起到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过去某些时期,政府对市场的行政干预有所上升,经济中的不公平竞争现象有所增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有所减弱,收入分配出现恶化。这些导致了经济结构失衡和增长动能减弱,使经济面临重大挑战。
中共中央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和十九大报告中都提出,要全面深化改革,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但这一改革还没有到位。重振市场化改革,是中国经济当前面临的最重要任务。
《中国分省份市场化指数报告(2018)》是国民经济研究所的最新课题成果,作者是王小鲁、樊纲、胡李鹏,该书是该课题的第8个研究报告。中国市场化指数课题从2000年开始进行,至今已持续了19年。中国市场化指数由政府与市场的关系、非国有经济的发展、产品市场的发育程度、要素市场的发育程度、市场中介组织的发育和法治环境等五个方面指数组成,有18项基础指数,这些基础指数的计算全部基于权威机构的统计数据或企业调查数据。
王小鲁撰写新书全景回顾改革40年
发布会上,由王小鲁撰写、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新书《改革之路——我们的40年》亮相。中国为什么走上了改革之路?改革经历了什么样的具体过程?有哪些因素促使中国过去40年的经济高速增长?这40年改革解决了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哪些问题?遇到了哪些新问题?未来改革向何处去?在这本书中,作者从自己的视角做了总体回顾,梳理不同时期改革的主要进展,以及不同阶段的改革对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影响,对上述这些问题做出回答。
该书指出,这40年间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从中央集权的、低效率的计划经济体制,通过一步步的改革转向了市场经济的轨道。这40年的改革,是通过“摸着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的渐进方式,克服了重重阻力实现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并非没有明确方向,事实上,改革从开始阶段就基本上是朝市场化方向推进的。尽管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功,但中国的改革并未完成,尚待推进。
发布会由国民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主办。彭森、宋晓梧、樊纲、王小鲁、孔泾源、张维迎、张晓晶、苏剑等专家学者分别发言。
栏目主编:樊江洪 文字编辑:樊江洪 题图来源:IC photo 图片编辑:曹立媛
内文图来源:樊江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