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地貌(topography),是指地势高低起伏的变化,即地表的形态。分为:高原、山地、平原、丘陵、盆地五大基本地形(地貌形态)。
浙江摄影出版社,曾出版过一本装帧精美、图文并茂的画册。这本画册的名字叫做《中国丹霞》,书中那一张张色彩精美的图片,让人们认识到了一种非常奇特的地理现象,那就是:丹霞地貌。即:以陆相为主(可能包含非陆相夹层)的红层发育的具有陡崖坡的地貌。
那些色彩精美的图片,不但让人们见证了祖国的大好河山,还让人们第一次真正理解,什么叫做“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画册中那一段段质朴而优美的文字,见证了四代中国学者探索丹霞地貌的艰辛历程。
地理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对于后世的人们来说,它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几十年以来,我国一代代科学家,都前赴后继地投入到这门学科的研究和探索之中。而今天要说的丹霞地貌,仅仅是这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自古,中国就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相应的,它也有着无数的地理奇观。在这些奇观中,丹霞地貌虽然算不上籍籍无名,但是,也并不是十分出名。而它真正意义上的广为人知,还是随着“中国丹霞”的申遗成功,才开始的。
丹霞地貌之所以能够成功跻身《世界遗产名录》,有一个人功不可没,他的名字叫做黄进。
与那些当红明星或其他风云人物相比,这位老人则显得十分低调。黄进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地貌学家,有人称他为“丹霞痴”,也有人称他为“当代徐霞客”。他的头衔并不多,但是,好像每一个都与“丹霞”两个字有关,
这是一个为中国研究丹霞地貌做出了极大贡献的地理学家,因此,他被业界誉为“中国全面系统的研究丹霞地貌的第一人”。黄进出生于广东梅州,提到广东人们可能下意识就会想到位于广东的丹霞山。然而,黄进虽出生在广东,但事实上他与丹霞地貌的缘分,并非从这里开始。
黄进第一次看到这种绚烂而美丽的地貌现象,其实,是在韶关。那时,他并不知道什么是所谓的“丹霞地貌”,他只是觉得这种地理现象很美、很壮观,让他感受到了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或许,从那时起,黄进就注定了将与丹霞地貌结下不解之缘。
而那时,他恰好也报考了地理系,所以,他就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要从事这种地貌的研究工作。
可能,有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热血少年的一时心血来潮,但是,谁也没想到,黄进与丹霞地貌的情缘,竟会历经半个多世纪,依旧不离不散。黄进正式踏足这个行业,是1948年,那时,中国已经发现了723处丹霞地貌,而他则对其中的693处做了实地考察。
在对这些地貌的考察过程中,时间有长有短,其中,时间比较长的大概就是丹霞山,单单在这一处地方,黄进就考察了270多天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在八九年以前,为了兼顾学校的教学工作,他并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丹霞地貌的考察中。
因此,在这以前,他仅仅考察的是广西,福建,江西等地的25处丹霞地貌。大概所有的学者都有一种学无止境的探索精神,为了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丹霞地貌的考察工作中,他申请了提前退休。退休后,这位老人正式踏上了自己的追红之旅。
在此后的21年中,他一共考察了780多处丹霞地貌。在这短短的21年时间里,他的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基本上,只要哪里有丹霞地貌,哪里就有他的身影。一年里,黄进几乎大半的时间都在外面,其中,他工作量最大的是1997年。
那年,他一共完成了103处丹霞地貌的考察工作。
除此之外,学者身上还有一个特点,那就是崛强和坚持。都知道,野外工作的强度是非常大的,因此,它对身体的素质的要求,也就相对比较高。对于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每天风餐露宿也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黄进从来都不惧风雨,并勇往直前。
在一次考察途中,黄进曾因为路况太差,车子颠簸不停,出现了下腹疼痛的情况。可是,他却仅仅在招待所休息了几个小时后,感觉身体逐渐恢复正常了又开始按照原定的计划前进。在考察平羌江边的丹霞地貌时,黄进曾因为天气原因而导致乘坐的三轮车,在路上发生侧翻。
之后,他连人带相机跌出车外,而距离不远处就是几十米的悬崖。还好,只他是受了一点皮外伤,因此,返回之后黄进还写诗感慨自己大难不死。由此种种,都可以看出,这位老人为我国丹霞地貌研究做出的巨大贡献,他是我国当之无愧的“丹霞第一人”。
黄进对待科学的严谨态度,以及他一丝不苟的精神,更是值得世人学习。在一次考察中,黄进否定了浙江多处所谓的“丹霞地貌”,说那些只不过是火山岩,没有什么利用价值。另外,在甘肃肃南县境内也有不少彩色的丘陵地貌,当地人和一些学者都认为那就是丹霞地貌。
而黄进到当地考察之后,却指出:丘陵地貌和丹霞地貌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应当区别。为此,当地因旅游开发而受到影响,但是,黄进还是坚持己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