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张哲轩到张曼乐:一个芸芸众生的转变
第一段:为什么张哲轩变成了张曼乐?
如果你跟随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圈长达十年,那么你肯定对华语唱作人张哲轩略有耳闻。那么,在你掉头走开的一瞬间,他变成了张曼乐,你是否会惊奇?实际上,这样的事情在娱乐圈内不罕见,除了“正名”和“花名”之外,另外一种比较常见的情况就是更改艺名。那么,张哲轩为什么会变成张曼乐呢?
背景介绍:
张哲轩,1988年出生于香港,是中国内地的一位创意型演员、歌手以及舞台剧演员,毕业于香港演艺学院和美国布鲁克林常识学院,曾在多部电影和电视剧中担任主角或配角。他的音乐生涯起于2009年,至今已经发行了多张个人专辑,其中最著名的是《不在场的狂想家》和《Dreamer》。
2014年,张哲轩在新加坡拍摄电影《缉魂》时,与导演邹文怀达成了共识,将主角的艺名定为“曼乐”,而张哲轩这个“哲”字在进入内地市场时,发音与意义都有一定难度。因此,张哲轩在拍完这部电影后,正式以“张曼乐”为艺名进入了中国内地市场。
第二段:张哲轩是如何被粉丝接受的?
艺名是否与市场接受度相关呢?对于张哲轩来说,他的艺名更改并没有对他的事业产生负面影响。相反,他在更改艺名后推出的个人专辑《Dreamer》反而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专辑的销量在香港和内地双双获得白金认证。
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张曼乐能够更好地被内地观众所接受呢?从艺名角度来看,除了“曼乐”这个名字相对易发音之外,预设的“粉丝女性化”气息也更符合内地音乐文化的需求。张哲轩在内地市场的主流受众中,大约有四成是年轻女性,而人们对于“曼妙”、“轻盈”、“绮丽”这些描述,会影响到他(或她)们对于这样一个名字的认知和接受度。
当然,与艺名无关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张哲轩本人的天赋和努力。他在音乐创作和演唱方面都持有务实、拼搏的态度,并保持与内地流行音乐领域的合作和互动。也正是这些个人努力,使得张曼乐这个艺名的价值被最大化了。
第三段:为何对于艺名的选择,我们应该尊重演员本身的认同?
不光是张哲轩,许多演员在正式进入娱乐圈之后都会更改自己的艺名。既有因为“哥哥”、“大姐”、“小花”等评价因素所带来的更名,也有可能只是因为原本的艺名诸如发音不顺或词意不雅等原因而更改。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我们都该尊重演员自己的认同。
加上内地市场对于音乐和明星的消费特点非常个性化,艺名自然也会因此发生变化。例如近两年,有一波娱乐圈“复姓”潮流。“吴磊”改名为“吴亦凡”、“阳阳”改名为“李现”等等。有人觉得这是追求流行元素与时代潮流,有人则认为是个人因素和经纪团队商议的后果。正如张哲轩更改艺名并不影响他的实力和努力,变化的艺名也只是个人信仰和娱乐市场规则的融合。
对于我们来说,不用争论这个话题到底有多么重要,或是尝试批判别人的个人选择。当我们具有包容和理解的品格,就有了更多的机会和精力,去欣赏和享受不同演员和艺人的作品,以及欣赏他们的贡献和才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