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信息互动 > 合肥地震(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地震(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

导读

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




“巢湖一号”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




成功获取了震中周边区域




这已经不是“合肥系”卫星



2023-04-07T12:00:47

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

“巢湖一号”卫星对地震灾区紧急成像

成功获取了震中周边区域

这已经不是“合肥系”卫星

第一次应用于大型防灾救灾工作中了

天空中,地面上

这几年

合肥正构建一张空天信息应用网

全力打造“中国星城”

向太空全力进发

“巢湖一号”传回土耳其震中照片

在土耳其灾区灾情不明、余震不断发生的情况下,遥感卫星成为获得震区灾情的主要手段。土耳其大地震发生后,“巢湖一号”卫星于当地时间2月6日11时05分成功获取了震中周边区域雷达遥感影像。

在获取土耳其震中地区的卫星影像后,专业人员结合此前公开的震前当地光学卫星影像对震后影像进行分析,利用SAR影像对建筑物的成像特点,做出了诸多研判,包括“距离震源三千米左右的居民区明显损毁”“震源附近山体疑似出现地质灾害”等。

“巢湖一号”卫星平台研究方,天仪研究院工作人员介绍,因事发当天震中地区天气恶劣,云层较厚,使得光学卫星成像困难,因此,具有全天时全天候工作能力的合成孔径雷达(SAR)是获取地震灾区全景影像的重要手段。”后续,“巢湖一号”和“海丝一号”SAR卫星还将对该地区进行跟踪观测,为灾情研判决策和次生灾害预警监测提供空间技术支持。

“合肥系”卫星多次应用于大型救灾

“巢湖一号”SAR卫星是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安徽)“天仙星座”计划的首发星,该卫星平台由天仪研究院研制,载荷由位于合肥的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研制,卫星于2022年2月27日发射入轨。

“巢湖一号”就像是一个功能强大的微波成像相机,用微波代替传统可见光来拍照。卫星把微波发射到地面,再接收反射回来的微波信号,通过处理得到图像。依托SAR遥感卫星全天时全天候稳定获取遥感影像的特点,它具备6小时应急成像能力,可以提供更加精准、高效、可靠的SAR卫星遥感数据服务,为我国乃至世界的自然资源、防灾减灾、安全管控、环境保护等诸多领域提供服务。

这可不是“合肥系”卫星第一次应用于大型防灾救灾工作中了。

去年1月15日,位于南太平洋岛国汤加王国境内洪阿哈阿帕伊岛海底火山发生猛烈喷发,火山喷发的同时伴有7.6级剧烈地震和海啸。

合肥参研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分别于北京时间2022年1月16日、1月17日,连续两次成功获取汤加王国首都努库阿洛法地区与汤加王国洪阿哈阿帕伊火山地区的灾后SAR卫星影像,这也是全球第一个完成火山喷发灾区拍摄的高分辨率雷达卫星数据。当时,相关卫星数据通过国家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平台提供给了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济社会委员会南太平洋委员会、地球观测组织等国际组织,为灾情实地核查和分析评估的开展提供了有力帮助。

在太空中“打地基”

应用于防灾救灾,是这些卫星的重要“技能”,但不是它们的全部本领。现如今,天空中,地面上,合肥正在构建一张空天数据应用网,打造空天信息产业新高地,将更加大有所为。

先向上看。

2020年12月22日,合肥参研的国内首颗商业SAR卫星“海丝一号”进入预定轨道。它可以全天候、全天时对陆地、海洋、海岸进行成像观测。

2022年2月27日,“巢湖一号”SAR卫星发射入轨,它的成功运行也拉开了“天仙星座”这一商业遥感星座建设工程的序幕。未来,“天仙星座”计划通过近百颗轻小型、高性能SAR雷达卫星,构建一张空天信息网,为我国在海洋环境、灾害监测及土地利用等诸多领域提供服务。

2022年7月27日,合肥国家实验室牵头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微纳卫星“济南一号”成功发射,为构建低成本、实用化的天地一体化广域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奠定基础。

……

在太空中“打地基”,这一系列卫星的发射运行,为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星座基础”。

头部企业在肥集聚加速发展

再看地面。

从2021年下半年开始,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已不断接入行业头部企业,中科星图、航天宏图、银河航天等⼀批⻰头纷⾄沓来,在合肥建立“GEOVIS数字地球全球总部”“遥感卫星产业基地”等重要标地。

来到合肥后,这些企业加速迈向星辰大海。

中科星图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的重要产业化平台。去年2月,星图地球、星图测控等中科星图4家子公司签约入驻合肥,在合肥空天信息产业新棋局中落下“关键子”。

落子合肥一年不到,相关企业以应用为牵引已先后发布了5款在线数字地球产品,并在合肥成功举办了“2022 数字地球⽣态峰会”等大型行业盛会。今年1月,星图地球又新发布了一款新应用,让地球上任何一个点24小时内的影像,实现24小时内即时送达受众,这打通了卫星遥感技术“走向”大众应用场景的“最后一公里”,让普通人也能更便捷的获取即时、丰富的遥感数据信息服务。

记者获悉,凭借在深空探测、卫星遥感等领域的持续布局,目前,合肥已汇聚空天信息产业关联企业和单位近60家,其中包括中国电科第38研究所、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北斗导航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等科研院所及创新平台10家,在上游卫星载荷制造等方面,它们是关键力量。

而在中游卫星运营和地⾯设备,合肥拥有四创电子、若森智能等一批知名企业,具备卫星通信、导航终端研制、生产的能力。在下游数据应用方面,以中科星图、航天宏图、四维图新等为代表的企业都拥有强大的应用制造、推进能力。如今,合肥空天信息产业已覆盖了产业链上游卫星制造、中游卫星运营和地⾯设备、下游数据应⽤⽅⾯,形成了基于空天数据的应⽤⽣态,产业链规模和产业品牌效应也已初步显现。

打造“中国星城”,合肥已“崭露头角”。

根据《合肥市“十四五”空天信息产业发展规划》,合肥将力争“十四五”末,形成1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制造产业,300亿元左右规模的卫星应用终端和运营服务产业,500亿元左右规模的“通导遥”数据综合应用及配套产业,培育千亿级“空天系”产业生态。

下一站,太空。

此刻,我们正全力进发。

来源/江淮晨报
合报科学+融媒体工作室
合报深一度融媒体工作室
合肥通客户端﹣合报全媒体记者/刘畅司晨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