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菜单
首页 > 信息互动 > era是什么意思(棒球运动:无安打比赛的攻击指数)

era是什么意思(棒球运动:无安打比赛的攻击指数)

导读


棒球比赛的魅力会让MLB每年都吸引很多观众入坑,不过很多观众在刚开始看棒球比赛时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当你无法看到直播比赛,而回看比赛数据时,都会



2023-03-23T11:12:20

棒球比赛的魅力会让MLB每年都吸引很多观众入坑,不过很多观众在刚开始看棒球比赛时都会经历一个阶段,当你无法看到直播比赛,而回看比赛数据时,都会 被一长排的数据英语缩写搞得一头雾水 。同时在收看比赛时,当解说介绍某名球员说道“他的攻击指数是***”时,也会是懵的状态——攻击指数是个啥?

棒球数据表示例 图源:ncaa.com


那么下面我们就为那些喜欢看棒球,但对众多术语不太清楚的新坑小白做一次介绍,看看 这些常见的数据英文缩写都代表什么意思



击球员篇

棒球比赛中的数据分为两类,即 击球员数据与投手数据 。比赛中常见的击球员数据有如下的几个: AB,R,H,HR,RBI,BB,K,AVG,OBP,SLG 。下面首先来介绍这些常见的数据。


AB(At Bats)——打数: 打数即完成的打击数量,值得一提的是,打数不同于站上打击区的次数,而是 完成打击的次数 。比如球员A在一场比赛中5次站上打击区均完成了打击,那么他的打数就是5,但是球员B在5次打击中只完成了3次打击,2次选到保送,那么他的打数就是3。除了四坏球保送之外,吃到触身球保送以及投手犯规保送都是不计入打数的。


R(Runs)——得点: 简单来说,得点就是 球员跑回的分数 。无论球员以何种方式回到本垒,他都会被记1分得点。不管是本垒打,被打击送回,被高飞牺牲打送回,强迫取分,甚至是盗本垒,都会形成1分得点。

图源:NCAA baseball


H(Hits)——安打: 顾名思义,当一名球员完成打击且不因为对手守备失误冲上垒包时,就记为1支安打。一垒安打、二垒安打、三垒安打和本垒打都被计入在内。


HR(Home Runs)——本垒打: 初接触棒球球迷最喜欢看的场景之一,当球员把小白球轰出外场墙,就会记为1支本垒打,且根据垒上人数的不同,分为阳春炮(1分)、两分炮、三分炮和满贯炮(4分)。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球员并未将球轰出外场墙,但来得及在球传回本垒之前踩上本垒垒包,那么这记打击同样会被计为本垒打,也就是 “场内本垒打”

图源:NCAA baseball


RBI(Runs Batted In)——打点: 这个可以与得点联合记忆,得点是跑回的分数,打点则是打出的分数。只要球员在打击后,球队能够在不因为对方失误的情况下得分,就记为该球员的打点分数。与得点每次只能积累1分不同,打点 可以一次积累多分 ,比如一记满贯炮就能让你的打点数激增4个哦!


BB(Base on Balls)——四坏球保送: 当对方投手在一个打席中投出4次坏球时,击球员便能够被自动保送上一垒。BB也就是他选到保送的次数,不过触身球保送和投手犯规保送不被记录在内。


K(Strikeouts)——三振: 当一名击球员被对方投手在一个打席中投出3次好球时,就代表着他被三振出局。投手希望这项数据更高,但是击球员并不喜欢这项数据,因为这项数据越高就代表着他越容易被三振。

图源:NCAA baseball


AVG(Batting Average)——打击率: 这一数据比较容易理解,就是一名选手打出安打的次数除以他的打数,所得出的百分比,便是一名选手的打击率。这一数据是个大样本数据,一场比赛的打击率并不能代表太多,至少要几十场比赛过后才能代表一名击球员的平均水准。如果 打击率在0.280以上 ,就说明这个击球员的打击率已经不错了。


OBP(On Base Percentage)——上垒率: 上垒率与打击率的区别是打击率只看安打,而上垒率则包含除了安打之外的其他保送上垒方式,因此上垒率是 上垒次数除以打席次数所得的百分比 。通常状况下,上垒率都要比打击率高;而当你发现一位击球员打击率不高但是上垒率还不错的话,那么说明这位击球员很会选保送。

图源:NCAA baseball


SLG(Slugging Percentage)——长打率: 长打是指二垒安打+三垒安打+本垒打,而长打率则是 垒打数除以打数得出的百分比 。而我们经常能够在比赛解说中听到的 “打击三围” ,就是打击率、上垒率和长打率,在文字报道中,通常会记作“打击率/上垒率/长打率”。而我们有时会听到“345打击三围”就是代表一名击球员的打击率、上垒率和长打率分别达到三成、四成和五成,这是对一名击球员优秀打击表现的褒奖。


SB(Stolen Bases)——偷垒: 除了在比赛统计之外,还有两个在球员数据中经常能见到的,其中一项便是偷垒。当一名垒上球员在打击未完成时从一个垒包冲上下一个垒包并安全上垒,就会被记作1次偷垒。除了一垒盗二垒之外,还有二垒盗三垒和三垒盗本垒。而偷垒数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该球员的奔跑速度。

图源:ESPN


OPS(OBP+SLG)——攻击指数: 是的,这就是让很多新球迷无比发懵的攻击指数,为什么与其他百分比数值不同,这个数值还会有突破1的时候呢?因为它是 上垒率与长打率两个数值加和的结果 。如果一名击球员上垒率超过四成,长打率又超过六成,那么他的攻击指数就自然破1了;这项数值高意味着击球员既能稳健上垒,又能敲出极具威力的长打,是 击球员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



投手篇

投手常见的比赛数据有: IP,H,R,ER,BB,K,ERA,WHIP 。下面就来介绍这些数据。


IP(Innings Pitched)——主投局数: 这个数据对于先发投手来说比较重要,不过这个局数是 以投手取得的出局数作为界限的 。比如一位投手在第7局取得了1个出局数后下场,那么他的主投局数就是6.1;然而如果他投满6局,第7局出场后没有抓到任何一个出局数便被换下,那么他的主投局数依然是6。


H(Hits)——安打: 对于投手来说,这一数据是指 被敲安打次数 ,正如击球员不喜欢K一样,投手也不喜欢H。


R(Runs)——失分: 在一位投手主投期间,以及 由他所造成的垒上跑者所造成的分数损失 均计为该投手的失分。比如这名投手在被两名击球员上垒后被换下场,那么这两位击球员跑回的分数不会记在顶替他出场的投手身上,而是记在他的身上。

图源:NCAA baseball


ER(Earned Runs)——自责分: 这是更准确地衡量投手控制失分能力的数据,因为在比赛中的失分有可能是由于守备失误或其他原因造成的,所以在衡量投手时为了不让他们“背锅”,便有了自责分这一数据。简单来说,就是 这位投手所造成的失分才算作自责分 ,比如两出局后因为守备失误导致跑者上垒,那么之后这一局的所有失分都不算作自责分。


BB(Base on Balls)——四坏球保送: 与击球员数据类似,同样,投手不会喜欢这一数据。


K(Strikeouts)——三振: 衡量投手能力的重要数据,当一名投手在一个打席中对击球员投出3次好球便记作1次三振,投出的三振更多证明该投手的统治力在很大层面上更强。

图源:NCAA baseball


ERA(Earned Runs Average)——自责分率: 反映投手统治力的另一项重要数据,优秀的投手不一定非要拥有出色的三振能力,如果持续无法让对方敲出安打,甚至经常让对方得到低分数甚至零分,也说明这位投手非常出色。自责分率就是一项衡量投手控制失分能力的数据,它是 自责分数×9÷投球局数 所产生的数据,比如一位投手主投7局掉1分,那么他的自责分率就是1×9÷7,约等于1.28。而随着赛季的深入,这项数据会出现变化,如果 一个赛季过后该投手自责分率能够控制在3以内 ,那就是不错的表现了。

图源:WBSC


WHIP(Walks Plus Hits Per Innings Pitched)——单局被上垒率: 相比于自责分率,这项数据更容易被理解。就是一位投手 平均每局被跑者上垒(包括打击和保送)的次数


另外,还有一些术语在比赛数据中不常见,但在比赛解说中经常会遇到,这里也做一些解释。


胜投: 对于先发投手来说也很重要的数值,毕竟先发时胜投越多越能证明自己会给球队带来胜利。不过并不是只要球队获胜,先发投手就会获得胜投。只有 先发投手投满5局及以上且球队始终领先并结束比赛 ,才能让该投手拿下1场胜投;救援投手另说。


优质先发(QS,Quality Start): 另一项衡量先发投手的数据,如果 投手先发投满6局且自责分不超过3 ,他就会获得1场优质先发。值得注意的是,优质先发无关胜败。


完投完封: 完投是指一名先发投手从第1局投到最后1局比赛结束,完封则是在完投的基础上没有让对方得到分数。


无安打比赛: 如果一场比赛中投手 没有被对手敲出任何一支安打 ,则记为一场无安打比赛,不过保送上垒不含在内。无安打比赛不仅仅局限于单个投手,可以是一名先发投手完投且无安打,也可以是多名投手联手贡献,这种情况称为“联合无安打比赛”。

图源:NCAA baseball


完美比赛: 这是比无安打比赛更进一步,不仅仅让对手没有敲出安打,而且 让对手从始至终没能踏上一垒垒包 。不过这种状况相当罕见,大联盟130余年历史,至今只有23场完美比赛出现。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