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19年,刘备在汉中之战中大胜曹操、关羽在襄樊之战中威震华夏时,蜀汉帝国达到了异常璀璨的巅峰,但是这个巅峰非常短暂,因为, 此后的三年时间里,蜀汉的军事力量,连续遭受了四次毁灭性打击。
第一次毁灭性打击:公元219年12月,关羽败北,荆州失守,蜀汉水军全军覆没。 公元219年5月,刘备打败曹操,取得了汉中之战的胜利,此时的蜀汉,达到了实力顶峰。常言道,盛极必衰,物极必反,果然一语成谶。仅仅7个月之后,也就是公元219年12月,关羽的荆州大本营被东吴偷袭,随后关羽兵败如山倒,不久壮烈牺牲,与之相伴随的,是荆州这一战略要地的丢失,是关羽治下的荆襄水军的全军覆没。本来,蜀汉拥有一支集骑兵、步兵、水兵于一体的多元化部队,而在荆襄水师遭受毁灭性打击后,蜀汉便只剩下骑兵和步兵了。
第二次毁灭性打击:公元220年7月,孟达降魏,上庸三郡悉数归魏。 汉中之战结束后不久,刘备便派孟达夺取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这便是在三国历史上存在感极低的“上庸三郡”。军事层面的东西,说的再多,都不如打开地图一看。在地图上,“上庸三郡”一头连接着汉中地区,一头连接着荆州地区,假以时日,蜀汉对曹魏发动全面进攻时,一个拳头在汉中,一个拳头在荆州,而上庸地区,便是二者的连接器,从这个意义上讲,“上庸三郡”是诸葛亮“隆中对”战略的催化剂。只是,如此战略要地,却随着孟达降魏,而悉数归于曹魏。
第三次毁灭性打击:公元222年8月,夷陵惨败,蜀汉国本遭遇根本性动摇。 对于刘备和他的蜀汉而言,夷陵之惨败,怎么痛哭都不为过,因为,这场战役的惨败,几乎意味着蜀汉的末日,刘备的全部家底,蜀汉的倾国之兵,全都在这场战役中化为乌有。从兵力损失看,刘备在此战中损失5万精锐,这样的战损数量,是蜀汉存续42年期间的最大兵力损失。夷陵惨败还意味着,在公元219年蜀汉水军遭遇毁灭性打击之后,仅仅过了三年,蜀汉的步兵精锐也遭遇了毁灭性打击,从此,蜀汉基本上丧失了争霸中原的资格,被死死地压制在西南一隅。
第四次毁灭性打击:公元222年12月,马超病死,蜀汉骑兵江河日下。 很多人会说,马超之死,既没有让蜀汉丢失地盘,也没有让蜀汉损失兵力,充其量,不过是一个重要武将的死亡而已,怎么就成了“毁灭性”打击呢?其实,马超对于蜀汉最重要的意义,并不是其“五虎上将”的地位,而是其在西羌地区“神威天将军”的威望。正是因为马超的存在,蜀汉才可以源源不断的从西羌地区得到优质战马,进而打造出一支足以抗衡曹魏的强大骑兵部队。但,公元222年,马超英年早逝,年仅46岁,此后,蜀汉与西羌的关系趋冷,蜀汉的战马来源也随之枯竭。也就是说,马超之死,对于蜀汉骑兵而言,堪称是一次毁灭性打击。
结语:从公元219年至222年,短短三年时间,蜀汉接连遭受四次毁灭性打击,留下了一个“四大皆空”的烂摊子, 就连以“钢铁意志”、“百折不挠”著称的刘备,都无力承受,并于公元223年6月溘然长逝。 此时的蜀汉,局面与官渡之战后的袁绍集团十分相似,但蜀汉并没有重蹈袁绍集团的覆辙,而是一点一点的缓了过来,并在那个乱世中继续屹立了40年之久,“ 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关键人物,不是别人,正是三国第一名臣诸葛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