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遇到困难,成绩表现较差的学生。如何有效地帮助学困生转化,成为许多教育工作者和家长所关心的问题。本文将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阐述学困生的成因,分析学困生的表现,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措施。
认识学困生
学困生是指在学习中出现一定困难,成绩表现不足者。学困生并不等同于学习障碍者,学习障碍者是指存在一定体质和生理基础的学习困难者,又称为学业障碍儿童。学困生是一个相对含糊的术语,具体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可能由认知、情感、行为等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造成。
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在认知方面出现问题是导致学困生出现的主要原因。比如,学生的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能力不足,导致学习时遇到难度时无法顺利进行,从而学习效果不佳。学困生的特点在于学习能力明显低于同龄人。
学困生的表现
学困生的表现可能出现在学生学习上的很多方面,包括:阅读理解能力下降、写作能力下降、数学能力下降、情绪不稳定等等。学困生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 难以分解分析问题,理解抽象概念
- 运用语言表达能力低下
- 记忆能力薄弱,常常忘词遗漏
- 逻辑思维能力较差,不会思维推理
- 学习兴趣不高,缺乏自我激励
- 情绪容易波动,影响正常学习状态
有效的教育措施
针对学困生的问题,通过了解成因,以及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等因素,可以尝试以下有效的教育措施:
- 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鼓励学生采用多样性的学习方式,例如图像、声音等互动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建立多角度的认知体系,提升记忆、思维、注意力等方面的能力。
- 改进教学方法:学习困境的学生正处在成长的关键期,他们的学情变化十分明显,因此必须针对性地注重教学方法并加以改进。例如,可以采用多个媒介来讲解同样的内容,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等等。
- 注重心理健康:学习困境学生的心理适应能力可能较低,对处于其中的学生要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帮助。例如,可以要求教师做心理咨询师,提醒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因学习困境而形成愉悲),将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 积极配合家长:学困生往往需要从学校和家庭两方面得到帮助。因此,学校与家庭要保持紧密联系,在细节上积极调整和协调,为学困生的学习带来便利和支持。
小结
学习困境对于学生来讲是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也是家长、教育工作者以及社会各界关心并共同面对的问题。在理解成因、关注学生需求、注重心理健康等方面,都可以采取一些切实有效的教育措施,帮助学困生摆脱困境,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