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到底处于什么水平,这个问题一直都有人问,一直也没有一个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答案。有人说,中国的汽车制造工业还差得远,要赶上合资汽车至少需要几十年。也有人对国产汽车工业信心十足,认为国产车已经具备了超越法系车、韩系车的实力,与日系、德系的距离也缩小了不少。
不吹不黑,我们从理性的角度分析,国产车真的具备这样的实力了吗?
其实对于上述两种说法,我是持保留态度的。国产汽车工业实力的确有进步,但是还没有达到能够超越韩系车、法系车的实力。汽车行业毕竟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德系车、日系车的起步都早于国产车,在核心技术方面也都有自己的专利,想要在短时间内突破这些壁垒实现反超很难。
世界上第一辆汽车诞生于德国,并且在二战后进入了发力阶段,汽车制造经验至少也有七八十年了。发动机、变速箱制造技术全部拿在手中。博世、马勒、伟巴斯特等汽车配件巨头也都源自德国,在汽车整车生产、零件控制方面堪称“巨无霸”。
国产车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在那个“有没有”的年代,自主品牌想要组装一辆整车都很难,更别说自主生产汽车发动机了。时至今日,自主变速箱也没有几家车企能拿得出来。进入21世纪后,国内的汽车工业还是处于模仿阶段,逆向研发是绝大多数自主品牌发展过程中都走过的道路。
2010年后算是中国汽车市场发展的黄金时段,自主品牌通过收购、合作等方式,慢慢有了自主生产的能力,再加上人才引进,逐渐拥有了自主研发能力,至少一线自主品牌在发动机上不用再“受制于人”了。
2015年后,自主品牌基本上已经完成了前期积累,在产品设计、内饰配置、动力性能方面出现了重大突破。不少自主品牌也开始向上突进,推出自己的高端品牌产品,价格也从十几万开始向20万突破。
但要说目前中国汽车制造业处于什么水平,我觉得还没有达到高阶水平,最多只能算是处于中期阶段。自主品牌的发动机虽然账面参数看着不错,可一到实战就会败下阵来,无论是实际的动力输出还是油耗水平,都与丰田、大众等品牌的发动机存在差距。
这一现象是多种原因造成的,除了技术壁垒之外,专注的工匠精神也是其中之一。华为的掌门人任老爷子曾经说过:一生只做好一件事就可以了。而他正是凭借着这份关注,成为了一代巨头。汽车行业也需要这种专注的精神,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在技术上取得突破。
另外,自主品牌的影响力还很薄弱。看国内汽车销量排行榜,自主品牌或许可以和大众、丰田掰一下手腕。但在国际市场上,大家只能看到大众、丰田的名字,却找不到任何一家自主品牌的名字,这种国际影响力的差距是一个巨大的鸿沟,不是国产车用几台发动机就能弥补掉的。
有人可能会说,在燃油车领域超越不了,可以借助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这种想法也有些过于乐观,电动车的三电技术也是需要积累的,它也有瓶颈需要突破。还有新能源汽车的安全问题,安全配置方面如何突破也需要车企慢慢解决。
说这么多不是想贬低国产策划,只是想让大家摆正国产车的位置,不要因为看到了一点突破就沾沾自喜,毕竟得意是会忘形的,我们在燃油车的发展上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当然,对于国产车取得的突破我们也应该给予认可和鼓励,这样它们才有发展的动力和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