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一其二
背景介绍
龚自珍,字石泉,号梦窗,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哲学家。他的文学作品以诗歌为主,以《己亥杂诗》为代表作,被誉为“灵魂之诗”。
而“己亥”两字则指代公历1909年,也就是清末的最后一年,俗称己亥年。
己亥杂诗其一
己亥之秋,龚自珍身处海南岛,对当时的国家境况和民众疾苦深感痛心,创作了“己亥杂诗其一”这首长诗。
悲愤国家沦亡
“兵火烽烟至四方,战场累累血浸妆;天涯孤客何临意,叫月参星落夜长。”
这两句诗是龚自珍对当时国家沦亡的悲愤之情的真实写照。他十分感慨自己的国家居然在外族的侵略之下变得如此凄惨。这种不屈的精神与悲天悯人的情怀,在“己亥杂诗其一”中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
痛悔过往莫及追悔
“此身虽在塞外生,数载从戎异乡客;见此临洮谁不泪,当年石马未尝悔。”
龚自珍在此表现出了对自己的悔恨和忏悔,他深知自己曾经放弃国家,加入善战的湘军,亲历了含冤致死的悲剧。如今,得知国家危难,他倍感自责,为此深心痛悔,心中忐忑不安。
对终极追求的思考
“愿逐清风翻御榻,晚回千树落花繁;传语芳心梧谷鹊,凭栏相望欲添春。”
悲愤之外,龚自珍反思了自己的生命追求。他希望能够追求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人生价值,不屑功利之事,只求沉浸在诗歌之中,品味人生的苦乐之感。这种渴望与追求,在“己亥杂诗其一”中显得十分执着和强烈。
己亥杂诗其二
相比较其一,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二”则以更加慷慨悲壮的气魄和不屈的决心为主旨。
海角天涯的流亡生涯
“海角天涯,风尘万里,谁家今夜画堂前?长街柳色依稀在,肠断秦楼别鹤声。”
龚自珍此时已经身处海外,成为了一个流亡的文人。他虽然离开了故乡,但是对家乡的怀念与眷恋从未有过的浓烈。那种田园风光和宁静致远的精神状态,在他心中牢牢地扎根,使他永远不会忘记。这种离愁别绪,在“己亥杂诗其二”中得到了深挖和展示。
挺笔深情宣洒家国至情
“百感交集,热泪盈眶,故人江海几时量?遥忆昔日清涟镜,正值鸳鸯相抱时。”
在海外的日子里,龚自珍不仅感慨自己的不幸,也对国家沦亡的深重伤痛感到痛心疾首。他落笔挥洒,感情激荡,直道南北,抒怀淋漓。在“己亥杂诗其二”中,龚自珍更多地表现出了自己的激情与豪情,包括对家国的不屈信仰和对中国文化的热爱,这也是他的诗歌具有强烈感人力量的重要原因。
忠于信仰,振兴民族
“替天行道,凭神问罪,怒发冲冠凭栏意;纵有千古,横有八荒,不见得如此功名遂。”
龚自珍在自己的诗歌中强调了自己忠于信仰,振兴民族的决心。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对于天地正气的维护和振兴中华民族的忠实表现,而这种信仰和使命也是他写作的重要催化剂。
结尾
“己亥杂诗”的创作与发表,堪称是龚自珍创作生涯的高峰之作,更是带有极高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文学瑰宝,影响着几代人的理想信仰和精神追求。